一部用心编纂的二轮县级志书 ——《曹县志(1986—2009)》编纂体会
2019-12-09 20:06:00 来源:本站 浏览:38356

      摘要:《曹县志(1986-2009)》是第一轮《曹县志》的续志,2013年12月出版发行,获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笔者着重从编目设置、突出特色、无题序应用、记述方法、图表文结合等方面谈了编纂体会。
      主题词:二轮志书 《曹县志(1986-2009)》 编纂体会

      《曹县志(1986—2009)》是第一轮《曹县志》的续志,全面记述了1986年至2009年曹县24年中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和发展变化。全书分上、下两卷,270余万字,1570页。2013年12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获得山东省优秀史志成果奖。
      笔者从事史志工作以来,特别是二轮修志启动后,我们不断学习外地优秀志书,甚至到多地实地考察学习,用心制作编目,下苦功夫广泛收集资料,一心想把《曹县志(1986—2009)》,编修成一部外观古朴凝重、厚重大气,内容编目设置合理、体裁运用到位,资料丰富翔实、细致完整、信息密集,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突出,记事视野开阔、语言朴实流畅、可读性强,图文并茂、装帧精美、质量上乘的精品佳作。经过8年不懈的努力,这个目标终于基本实现了,回顾修志历程,感慨良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编目设置要力求科学规范  编目是志书的基本结构,也是志书的“骨架”,它从整体上决定了一部志书的质量,要打造精品志书,必须要在编目设置上狠下功夫,做到编目框架设置合理,体裁运用到位,使之达到分类科学,归属得当,脉络清晰,记、述、志、传、图、表、录等各种题裁齐备。《曹县志(1986-2009)》书前设序、凡例、汉英文目录、概述、大事记,内文设建置区划、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人口与计划生育、城乡建设、交通邮电电力、经济综述、农业、曹县芦笋、林业、畜牧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开放开发、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中共曹县地方组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政协地方组织、群众团体、综合政务、公安司法、地方军事、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技术、教育、商都文化、文化体育旅游、医疗卫生、社会生活、名优特色产品、乡镇街道概况、组织机构等35编,后设人物、附录、索引。从编目设置上我们反复推敲论证,使每一编的名称规范、简洁、准确、大气,排序自然合理,同时最大限度地兼顾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体现志书的与时俱进,解决了过去志书中编目设置中一些不尽合理的问题。譬如对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和大农业的编目设置,在以往的志书中,对四大家的编目设置,存在两种不合理的问题。一是把人大、政府、政协合并成政权政协编,人为地降低了三家的位置,压缩了三家的记述空间,使得三家尤其是人大、政协的内容单薄,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人大、政府、政协的工作,不能充分反映人大、政府、政协在地方经济、社会中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准确度也有问题。这次我们把中共曹县地方组织、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政协地方组织分别设编,拓展了记述四大家工作的空间,使每编都充实丰满。二是很多志书都把县委的政法工作与公安、审判、检察、司法一起设为政法编,把党委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司法工作混在一起。对这个问题,我们反复斟酌思考,讨论分析彼此间的关系和各自的工作性质,最后决定正本清源,把政法工作归入县委工作,在中共曹县地方组织编中设政法工作一章,这种设置方法,把政法工作作为党委的一项工作来记述,而不是与公安、审判、检察、司法混在一起,公、检、法、司用公安 司法立编,厘清了两者的关系,创造性地解决了长期以来政法、司法不分的问题。县委重大决策和政府政务辑要这两章,县委决策分为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科教兴县、维护社会稳定五节;政务辑要虽然只分了发展地方经济和发展社会事业两节,但划分了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等条目,较好地反映了党委、政府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和引领作用。地方国家机关、政协地方组织编下章节设得也较细,客观、全面地反映出人大、政协的社会监督作用。农、林、畜牧、水利统属大农业范畴,如果放在一起设一个大农业编,也未尝不可,但这样却不能反映出农、林、牧为曹县支柱产业的实际情况,将农、林、畜牧、水利各自单独列编,可以让人感受到这些在曹县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书中未像其他志书那样设置乡镇企业编,而是将乡镇企业纳入经济综述编记述,较好地避免了与工业、民营企业等的交叉重复,这样设置也不失为一种创新。
       二、特色要力求鲜明突出  时代特色力求鲜明。任何志书都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地情记录,必然体现出时代精神,烙下时代的印记。一部志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志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曹县志(1986—2009)》上限1986年,下限2009年,时间跨度24年。这一时期最鲜明地特点就是改革开放。在志中,我们虽然没有单设改革开放编,但却能够让读者从每个编章中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搏,随处可见对改革开放地描述。同时对改革开放记述视野开阔,采取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记述方法。改革,分散记述,记述内容不仅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而且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记述范围涉及农业、工业、商贸、金融、教育、卫生等各行各业。如:在《农业》编中,专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章,详细记述“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在《工业》编中,专设“工业体制改革”章,对“管理体制改革”“经营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记述;在《财政税务》编中,设“财政体制改革”章,对“县级财政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农村税制改革”进行记述;在《金融保险》编中,设“金融体制改革”章,对“人民银行体制改革”“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外汇体制改革”进行记述;在《教育》编中,设“教育改革”章,对“管理体制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投入机制改革”进行记述;在《医疗卫生》编中,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章,对“管理体制改革”“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进行记述。开放,集中记述,志中专设《开放开发》编,对“招商引资”“经济开发区与工业园区”“对外贸易”“对外经济合作”“外商及港台投资企业”等进行集中记述,全面系统地反映曹县开放开发历程和取得的成效。与此同时,志中还注意了对新生事物的记述,如:自然环境与环境保护编中的“湿地”,农业编中“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购置补贴”,城乡建设编中“房地产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编中的“信息化建设”,文化 体育 旅游编中“农村文化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都做了详细记述,这样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与时俱进,更加彰显了时代特色。
       地方特色要力求突出。地方特色是否突出,这是衡量一部志书优劣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志书的编纂中注意挖掘地方特色,力求做到地方特色突出。“商都文化”“曹县芦笋”“名优特色产品”是曹县的地方特色,单独设编,无论从分量上、价值上,还是从对外宣传和存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商都文化”编,用商代遗址遗迹、碑文、文献记载来显示历史事实,用商代文化内涵、商都文化研究显示曹县对商都文化的传承;用著述提要展示古往今来著名学者对曹县为商代第一都的认可,特别是其中的“商都亳研究”,列举36个论据,以无可辩驳的史据、史实,证明商代第一都亳就在曹县,不但提高了志书的存史价值,也提高了志书的学术含量。“曹县芦笋”编,全面展示了曹县芦笋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芦笋之乡”的风貌。“名优特色产品”编,详细记述了十四种曹县名牌产品,在特色产品中,对鲁西黄牛、曹县青山羊都作了完整的记述,还有芦笋制品、蔬菜产品、干鲜果品、地方名吃等等,有图有真相,对读者更有吸引力。占志书比重较大的文化编,展现了曹县书画之乡、戏曲之乡的特色。实践证明,志书对地方特色浓笔重彩的记述,既增加了志书的亮点,提高了志书的质量,又增添了志书的可读性。
       三、无题概述运用要力求得当  无题概述也称无题序,运用得当,具有概全貌、述原委、展规律、统章节的作用,又具有画龙点睛、引人入胜的作用。特别是二轮志书多为断代志,无题概述尤为重要。我们在《曹县志(1986-2009)》的编纂中,十分重视无题序应用。全志共35编,除经济综述编属于述体无需设置外,其余各编均设有无题概述。在具体把握上,我们做到了三个方面:一是注意与一轮志书较好衔接。二轮志书为断代志,正文内容一般从上限写起,想了解事物的全貌,很多事物渊源涉及到一轮志书,因此解决好二轮志书与一轮志书呼应衔接问题至关重要。靠什么,很大程度上靠无题概述。我们在衔接问题上是这样处理的。如教育编无题概述,从“曹县曾是教育兴盛之地,民众历来重视教育”入手,着重写“隋代科举制度后”,曹县教育兴衰情况,列举了“宋初”“宋、金时期”“明代”“清代至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至“1985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县进行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入体制改革。接着写断限内的情况。这样衔接合情合理,顺其自然,既反映出曹县教育发展的历史厚重,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注意概述“概”到位。紧紧抓住事物发展的源头、转折、现状三大要素,采取横排竖写,虚、实结合,鸟瞰全编,高度概括,写出了事物发展的全貌。如曹县芦笋编无题概述,从事物的发端“1979年曹县开始种植芦笋”写起,中间写“1976年”“1986年”“1995年”“2000年”“2006年”等多个重点年份事物的兴衰起伏、发展变化,最后写下限的现状:“2009年,全县芦笋面积12万亩,加工企业发展到24家,年加工能力15万吨。主要产品有芦笋罐头、芦笋茶等20余种。产品出口美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产值17.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23亿元,利润4283.7万元,年出口创汇11863美元。芦笋产业成为曹县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仅700余字,就概出了曹县芦笋的发展脉络和芦笋产业形成的过程。 三是注意写法灵活。我们克服了一般志书中的“浅、平、死”现象,运用了对比、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志书的著述性。如社会生活编无题概述,不仅应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而且语言也多有新意:“1986年至2009年,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由1016元提高到1690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99元提高到500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98元增加到8495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78元增加到3589元。随着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不断变化,穿着追求舒适、时尚,饮食讲究质量、营养,住房日趋宽敞、高档,出行更为便捷、顺畅,通信方便,家庭耐用品齐全。同时,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生活不断充实,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继续提高,社会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全县居民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也向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段文字,把“1986年”“2009年”志书上、下限两个年份加以对比,运用相同的句式,着重从“穿着”“饮食”“住房”“出行”等有关民生的变化,记述“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24年中发生的巨大变化,语言生动、活泼,用词准确、贴切,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样让读志通过各编无题概述,全书内容脉络、梗概基本可以了然于胸。
       四、记述要力求完整、到位  众所周知,资料是志书的基础,资料丰富是志书的基本要求,资料靠什么反映,很大程度上靠“记述”。只有记述完整了,竖写到位了,才能充分占有资料。资料性强不强、资料丰富不丰富,也是衡量一部志书编纂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我们在这方面狠下功夫,记述力求完整、到位。每个条目都记得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中间变化明了清晰,对每个事物记述都系统完整,真正做到了“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尤其在记述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抓住事物发展的关键点和重要变化,展现事物发展的主线,从而反映出发展的规律。如财政税务编的第一章财政,对财政体制改革这一重点作了详细记述,分为县级财政和乡镇财政两个条目,用了3000多字。县级财政体制改革,上溯至1980年“分灶吃饭”,然后写明1986年(上限)时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接着记述1994年分税制、2002年分税制调整、2005年个人所得税改革、2009年曹县纳入第一批“省管理”财政改革试点。在记述这几个关键点的同时,写明国家和省对曹县实行的特殊政策,如“收入全留、定额补助”“三奖一补”等,这样就把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记述得相当完备,且重点突出。在财政收入一节,根据曹县是农业大县的情况,附记了农业税收;在财政支出一节,重点记了支出结构向社会事业倾斜的变化。抓住了这些重点和要点,就使得内容的记述既完整系统,又重点突出,有详有略,较好地反映了事物的主线和规律。再如农业编的农机购置补贴节:“2004年始,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2005年起,每年由县农机服务中心结合县财政局,制定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对补贴原则、补贴资金比例、补贴对象、补贴机具种类和工作程序作出规定。通过会议、电视广播、宣传栏等方式,将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等,向全县农民公布。聘请4名义务监督员,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进行全程监督。2005年,全县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0万元,补贴农机具32台,其中,补贴拖拉机10台、玉米收获机16台,秸秆还田机5台,深耕犁1台。2006年后,补贴资金数量和补贴农机种类逐年增加。2008年,补贴资金达到400万元,补贴农机具504台。至2009年底,全年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924万元,补贴农机具2279台,其中,补贴拖拉机304台,联合收获机468台,播种机509台,秸秆还田机379台,深耕犁64台,弥雾机359台”。这节仅用300余字,就写出了“农机购置补贴”的全貌,既有“开始”时间,又有中间“变化”,还有下限“情况”,记述相当完整,让人看后清楚明白。正如山东省市县基层志指导专家王文恒先生评价那样“《曹县志(1986-2009)》叙事的完整性、系统性,是我接触过志书中最好的一个。”
       五、图表文要力求有机结合  图表是地方志体裁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表用好了,不仅能美化版面,增强志书的可读性、可信度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可节省文字,配合志书相关文字记述,“详文字之略,补文字之缺”,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丰富内容、化繁为简的作用,也使得志书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价值。我们注重图表应用,力求做到图、表、文有结合。全志安排图片1200余副,表格300余个。照片,内容选材广泛,重点突出。卷首精选领导到曹县视察调研照片9页、16副,体现了各级领导对曹县发展的关心和关注;接着用15页的篇幅,精选反映曹县城市建设、工业、农业、商贸、教育、卫生、文化、社会生活等图片百余副,展现曹县城市建设、大项目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其中,城市建设照片6页、14副,反映曹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三城同创”建设;农业照片6页、13副,展示曹县农业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中国芦笋之乡”“中国柳编之乡”“中国青山羊之乡”的风采;工业照片4页、24幅,体现“工业立县”和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商贸照片2页、8副,体现曹县“大商贸、大物流”形成历程;教育、卫生照片2页、10副,反映曹县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巨大变化;文化体育,涉及照片7页、31副,内容涵盖戏曲、舞蹈、书法、绘画、武术、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现了曹县“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的魅力和曹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栏目页,照片安排布局力求做到错落有致、独具匠心,每个栏目一般编排两页,将最能反映本栏目时代特色和行业特点的照片放在此处,让人耳目一新,可以直观了解本栏目内容。内文插图,随处可见,文图并茂,且多采用对比照片,其中不乏一些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老照片,如20世纪80年代的“北大街”“曹县汽车站”“曹县商业综合楼”“联产承包后的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祖孙三代齐上阵”等,20世纪90年代的“山东橡胶助剂厂”“曹县水处理设备厂生产的离子交换器”“曹县百货大楼”“曹县磐石宾馆”“乡镇幼儿园”“曹县粮食供应证”“棉花喜获丰收”“棉农踊跃售棉”等,这些图片资料可能有些是已经不复存在的景物,有些是无法再现的场景,可以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留住一缕乡愁,也可以使很多人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或好友多年前的身影,这些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表格在志书中安排布局也颇为得当。不仅表格设计规范、数据齐全,而且凡是适用于表格表述的,都运用了表格,使得志书内容更丰满、更具资料性。如乡镇街道概况编中的“乡镇街道行政村基本情况表”,表中的“村名由来”项,使得地情信息比其他志书更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更贴近基层、更接地气。再如,附录中附有前志中的曹县总人口、总户数表、曹县社会总产值表、曹县各种所有制工业产值比重表、曹县粮食作物统计表、曹县农林牧副渔五业变化统计表、曹县财政收入表等7个表格,这样分别与二轮志有关表格内容相衔接,篇幅不大,对于帮助人们了解建国以来曹县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
       六、装帧设计力求古朴、厚重、大气,体现地方特色  一部志书是否优秀,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装帧设计既要端庄大方、精细典雅、古朴凝重、厚重大气,更要反映当地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曹县历史悠久,是商代第一都所在地。我们在《曹县志(1986-2009)》的装帧设计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可谓是颇具匠心。护封色泽采用酱红色,给以厚重与权威之感;护封正中及内文左上页角饰一幅“玄鸟”“祥云”组合而成的圆形图案,寓意商文化的起源:“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将“曹县志”三字采用行楷体、黑色、竖排,压于圆形图案之上,三字下方置商鼎图案,作为商都的标志,“曹县志”及商鼎图案等镶嵌于金黄色条框之中,黄色是高贵显赫之色,既加重了其权威性和大气之感,又给人醒目的视觉冲击;框外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和“曹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分置条框两侧,且承上启下、错落有序;“方志出版社”横排,置封面最下方中间,字用黑体变白,托起整个封面上的要素,同时显示出志书的严肃性。这样设计,使整个封面及内文边饰要素齐全、排列有序、特色鲜明,特别是“玄鸟”“祥云”“商鼎”等历史文化元素的置入,内涵丰富,更加彰显了曹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志书内容形成了有机统一。
       除此之外,我们在曹县志编纂中还力求做到文字精练、行文严谨、文风朴实,风格一致,逻辑严密,不说空话、大话、套话;注重抓大放小,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复杂事物;注意详略得当,有详有略地剪裁资料;多采用以事系人的记述方法,注重对小人物、新事物代表人物的记述,以增强志书的可读性。

      作者:董梁英 付敏 王仲芳 张君坦
      曹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邮编:274400 联系电话:0530-3211923)
 

关键词:
最新TA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