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21世纪初世界政党政治的特点
2019-12-15 10:44:00 来源:本站 浏览:38854
        摘要:冷战结束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的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世界政党数量增加,并处于持续的变化状态,形态各异;政党制度模式多样化,意识形态向中间靠拢;政党传统功能受到新旧挑战,政党的自我调节功能需要加强等等。这表明,任何政党要想在国家政治中发挥作用,关键是要适应急剧变革的社会,不断地自我革新和发展。
        关键字:世界  政党政治  特点


        在21世纪的当今世界,政党存在并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和内政外交,几乎是各国普遍的政治现象。目前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除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严格的君主制或政教合一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着政党,实行政党政治。政党的确立和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以政党为主角的现代政治已经成为世界上普遍的政治形式。政党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冷战结束以后的十几年内,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决定了新世纪初世界各国政党、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的许多新特点、新趋势。一、世界政党数量增加,冷战结束后原苏东地区的许多国家政党由一变多后,现处于持续的变化状态。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苏东剧变之后,西方民主思潮在世界各地泛滥,在短短几年里世界上掀起一股多党制浪潮,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政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主要集中在非洲和原苏东地区等这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一些国家甚至直接套用西方的理论、制度和法律制定了本国的政党制度,使反映政党与政权关系、政党之间关系的政党体制呈现出明显的“西方化”特征。目前,在世界上5300多个政党中,有35%是在这个时候建立的。
        从地区分布看,这几年急剧增加的政党主要集中于前苏东地区和非洲大部分地区,分别增加近千个政党。从政党类型来看,新增政党包括民族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绿党、右翼政党等各种类型,世界政党政治较冷战时期更为活跃。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实行政党政治,代表着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各国各类政党,通过组织社会运动及执政或参政等形式,活跃在各国政治舞台上,是各国政治生活中长期起作用的政治力量,对各国的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内外政策走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世界政治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政党政治成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群众的政治冷漠;在苏东地区,政党在国家政权行使中的作用已不可替代。在东欧,政党通过选举取得政权的西方政党政治模式初步形成,但在俄罗斯,政党的作用受到体制的限制,政党政治尚不成熟。在拉丁美洲,随代议制民主的进一步确立和巩固,占主导地位的竞争性政党体制呈扩大之势,拉美国家的政党政治日趋成熟。在非洲,多党制席卷非洲大陆后,在多党制刺激下,部族主义重新抬头,部族势力以政党为载体,以地区为依托,相互较量,致使不少非洲国家内部以部族、地方利益冲突为特征的部族、党派斗争激化,造成政局动荡不已。在亚洲,发展中国家政治民主化又有新进展,为加强发展中国家地位和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世界政党格局呈现多元化和分散化趋势。
        在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的一党制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多党合作制转变为多党议会民主制。在剧变前,苏、罗、匈、南和阿尔巴尼亚等5个国家中,共产党是唯一的政党,政党制度都是社会主义一党制。在波、捷、保和民主德国4个国家中,历史上曾经有过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联合阵线,建国后一直保留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苏东剧变后,上述国家中执政长达几十年的共产党急剧衰落,或分化瓦解,或改名易姓,先后丧失政权,从执政党沦为在野党。随着共产党的衰落以至衰亡,原一党制或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也随之变为多党议会民主制。
        在发展中国家,由军人政权、一党制或一党独大制转向多党制。发展中国家独立后较多选择一党制或“多党并存、一党独大制”,即实际的一党制。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这种不同形式的一党制普遍受到冲击,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政党体制发生了变化。在非洲,80年代末51个国家中实行一党制或由于实行军人统治而没有政党的国家共38个,90年代中期,大部分非洲国家纷纷宣布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在亚洲,典型的是印度国大党。印度自1947年独立至今
        52年中,国大党执政45年之久,成为印政坛上的主导党。自冷战结束以后,该党力量急剧下降,996年全国大选中,在有543个席位的人民院中只获得141席。1998年丧失政权,而且丧失第一大党地位。在拉丁美洲,墨西哥革命制度党自1929年成立以来始终执政,使墨成为典型的一党制国家。冷战结束后该党力量有所下降,1997年7月中期选举中第一次丧失议会中的绝对多数。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传统大党,特别是执政党力量进一步削弱,政党格局趋于分散化。在实行两党制或“两个半党制”国家中,原两大政党力量明显下降,如英、德,原两大党得票率之和超过90%,现两大政党得票率之和仅有70%。其次,在一些“多党并存、一党独大”的国家中,霸主党的统治地位普遍发生动摇,一党独大制向多党两极化体制转化。
        三、政党的传统政治功能遭逢多重挑战,但政党政治的自我调节机制也持续发挥作用,显示出强大的同化、包容能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社会媒体化、信息化趋势的增强,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使政党传统的教育和动员功能、综合民意和表达功能、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功能等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发达的传媒和互联网成为民众了解政治资讯、沟通信息、反映诉求、监督政府的工具,人们不必再通过政党了解特定的政治讯息和表达意见。政党精英和领导人为更加贴近大众、博取好感、联络感情和获得选票,在经常性地利用媒体直接面对选民和自我宣传的同时,也绕开了党的基层组织,使基层组织传统的政治动员和宣传功能遭到削弱。同时,各种公民社会组织的兴起,顺应了社会利益多元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就各种单一议题表达诉求,不但加剧了政党整合社会利益的难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政党成为表达民意的有效渠道之一,抢夺了政党的话语空间。
        不过,政党政治的发展进程表明,各种来自体制外的冲击,并没有从根本上撼动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反而丰富了政党政治的内涵。近些年来,在认识到公民社会崛起的趋势之后,许多政党积极利用和引导各种公民社会组织为己所用。一些执政党通过公民社会组织沟通民意、协商合作、寻求共识。同时,政党政治还展现出强大的同化、融合能力。许多国家的单一抗议型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女权运动等逐渐发展演变,最终注册为合法政党,与传统政党共同参与政权角逐,有的还走上执政舞台,从在体制外抗议转向在体制内竞争。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政党借助媒体、网络工具创新活动方式,努力使党适应媒体社会的发展,不但通过媒体、网络开展社会动员,而且积极打造“网络党”、“媒体党”,借助各种科技手段扩大党的影响,提高党务工作效率。
        四、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政党的社会治理功能面临来自传统与非传统因素的双重挑战。
        冷战结束以来的20年间,全球化迅猛发展,市场高度开放、资本自由流动、产业全球转移、跨国公司的影响无所不在,既限制和削弱了政党政府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掌控能力,又使其面临许多复杂的全球性问题。一方面,许多执政党治理传统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下降。近些年来,发达国家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纷纷陷入困境,国家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长低迷。多数发展中国家原本存在的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在全球化引发的新一轮竞争中处于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地位。许多国家民众的不安全感明显上升,特别是受全球化冲击的群体往往把遭受的不公、对国家政策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恐惧转化为对政党政府的怀疑。另一方面,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非传统治理因素”增多,许多执政党应对时力不从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生态环境、恐怖主义、疾病疫情、跨国犯罪、移民问题等更加突出,特别是各种全球性问题越来越深地影响到民众的生活和切身利益,使执政党时常面临“非传统社会治理因素”的挑战。
        新旧矛盾交织的复杂局面,促使许多执政党反思社会治理功能,寻求以新的思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展模式问题成为各类政党热议的话题。在民族国家层面,左翼批判新自由主义模式,以彰显自身理念主张的正确性;右翼则抢抓社会公正旗帜,迅速调整政策以挽回民心。在国际社会层面,各种源于发达国家并曾经为发展中国家长期效仿的发展模式受到质疑,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多元化问题再度受到关注。但从总体上看,金融危机的爆发不过是对全球化趋势的一次震荡、整理,是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量变,各种内在的深层次矛盾和弊端还将存在和积累下去。因此,虽然一些政党能够在局部领域、阶段性层面上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调整,对发展模式进行有限的创新和探索,但政党在社会治理功能上面临的双重困境不会很快结束。
        五、发达国家传统左、右翼政党的中间化趋向。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左右两极政党格局正逐渐向中左、中右两极对垒的方向演进。左翼政党向中间靠近,右翼政党向温和方向倾斜,究其根源是左右翼政党都在调整内外政策,趋向务实,结果是左右翼政党之间的差异缩小、政策趋同。在全球化时代,左右翼政党都力求在公平与效率、国家与市场、安全感与灵活性、社会理性调节和经济自发力量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平衡。
        伴随政党的中间化趋向,是政党的意识形态差异和区别日益减弱。随地缘经济进一步取代地缘政治的中心地位,意识形态在政党政治的决策中的比重下降,选民政治态度日益趋中,不再以政党的政治理想和纲领主张作为选择标准,而是愈来愈多地以社会问题及其具体的解决方案、政党当政的政绩作为投票选择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左右翼政党都在不断调整自身定位,修正一些较激进或极端的政策主张,向中间靠近,变得更加务实和温和,其结果是模糊了两翼党派的意识形态界限。在发达国家,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英、德社民党倡导“第三条道路”、“新中间道路”,就可以看出左翼政党的这种变化。
        与左翼相似,是右翼政党向中间道路转变。由22个自称中右政治派别组成的欧洲人民党中有16个派别也将指导思想重新定位为顺应时代的中间主义,它们不再注重意识形态的传统性,并逐渐摆脱右翼基督教民主党的轨道,致力于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失业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是西班牙人民党。该党1987年创建时自称民主右倾党,1996年3月竞选时转向“中右”并上台执政。在欧政坛几乎由左翼独霸的情况下,被称为“欧洲右翼的最后一个堡垒”的西人民党为保住执政地位,不得不再次转向,在1999年1月举行的第13次代表大会上宣布由原“中右”性质转为“改良的中间主义”政党。
         苏东剧变20年来,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起伏跌宕。可以预见,未来世界政党政治至少将呈现以下一些趋向:一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将继续发展,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差异将使政党体制乃至民主模式的调整与演变更富有差异性,而不是同一性;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但间歇性衰退和震荡不可避免,由全球化引发的各种问题仍将是引发国别、区域乃至世界政党政治变动的主要诱因;三是政党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更趋广泛、务实。
        面对国际民主化浪潮和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中国共产党作为现存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一定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时代发展规律,根据国情和世界政党政治形势的发展,改革、完善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提高共产党的执政水平。只有这样,共产党执政之树才会长青!

参考文献:
[1]. 艾理生,政党政治对现代政府运作的影响 [J]. 理论参考. 2006. (08)
[2]. 孔凡义,论政党的基本功能及派生功能 [J]. 党政干部论坛. 2006. (08) 
[3]. 吴新叶,党的基层执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J]. 党政论坛. 2005. (09) 

关键词:
最新TAG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