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定陶战役
2024-07-24 17:00:00 来源:本站 浏览:6761

翻开解放战争的史册,当时身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在指挥定陶战役中,统观战略全局,既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又从战场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取得了定陶战役的伟大胜利,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军对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钳击进攻之势,而且扭转了解放区南方战线的被动局面。

一、坚决贯彻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取得战役胜利的关键

1946年8月22日,中央军委指示:“凡无把握之仗不要打,打则必胜,每战必须以优势兵力加于敌人,其比例最好是四比一,至少是三比一,歼其一部,再打另一部,再打三部,各个击破”。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决心集中野战军主力寻机先歼国民党军整编第3师全部,以打开战局,尔后视情况再歼灭国民党军整编47师一部或大部,以粉碎郑州各路敌军进攻,破坏郑州、徐州敌军的钳攻形势。为了保障兵力上的优势,邓小平和刘伯承指挥部队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针,取得了定陶战役的辉煌胜利,充分显示了邓小平、刘伯承杰出的军事指挥艺术。

二、全面分析战场敌情是定陶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在强大的国民党军队面前,刘、邓首长极其冷静。他们多次对战争形势和进攻之敌进行分析。认为: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立即迎击优势敌人,确有较大的困难。可是不把敌军的嚣张气焰打下去,破坏他们的进攻计划,那么晋冀鲁豫野战军将被迫在很短时间间内退到老黄河以北,放弃鲁西南这一战略要地。这对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后的战略机动极为不利,也将对战争全局发生不利影响。因此,无论如何困难,也要坚持连续作战,力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至于解放军武器装备虽处劣势,部队也很疲劳,但却有很多长处和有利条件。首先,刚打了胜仗,是胜利之师,士气高涨;其次,有根据地可以依托,有地方武装的全力配合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刘、邓首长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对进攻的国民党军队的情况做了周密的分析,认为进攻鲁西南的国民党军队有23个旅,装备和数量远远大于我们,但用于作战第一线的兵力仅15个旅10万余人。郑州和徐州两部分国民党军队又分成6路,每路兵力仅为1至2个整编师。且徐州、郑州两绥靖公署在指挥上不统一,又有嫡系部队与杂牌部队的矛盾,在被解放军围攻时,互相救援是不积极的。这就使我们具有了各个击破的有利条件。徐州绥靖公署的部队属于嫡系,其第5军、整编第11师是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两支,全部美式装备,力量较强,我们可以先避开他们。郑州绥靖公署的部队,有嫡系也有杂牌,力量相对较弱,却又是主攻部队。如果晋冀鲁豫野战军能集中兵力先挫败郑州之敌,其郑、徐两路的钳形攻势便会随之瓦解。因此,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认为,首先寻歼郑州之敌较为有利。这一作战方案得到中央军委的赞同。1946年8月29日,中央军委来电(毛泽东拟稿),通报了郑州之敌进攻的动向,并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要在一星期内休整完毕,等候国民党军整编第3师两个旅进至适当位置时,集中全力歼灭其一个旅,尔后相继再歼其一个旅。该师系中央军,如能歼灭影响必大。

郑州之敌左路是国民党军整编第41师,既要攻东明又要守封丘、长垣,该师因有守备任务要兼顾,必不敢深入;右路整编第55师等部攻曹县,该师在陇海战役中遭解放军严重打击,行动必谨慎,也不敢轻易同解放军交锋。这两路都不是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主力,歼灭其一部不足以粉碎郑州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郑州国民党军队进攻主力是中路的,国民党军整编第3师虽然和整编第47师是齐头并进会攻定陶,但两师的间隔有7.5公里至15公里的距离,便于解放军割裂合围。而且,整编第3师是郑州各路敌军中唯一的嫡系,如遭解放军围攻,其他各路为保存实力,是不会积极援助的。而且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师在围堵中原解放军突围部队的作战中伤亡较大,经过长途跋涉后仓促投入战斗,部队兵力缺乏又相当疲惫。因此,邓小平、刘伯承决心集中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先歼整编第3师全部,以打开战局,尔后视情况再歼整编第47师一部或大部,以粉碎郑州各路国民党军进攻,破坏郑州、徐州国民党军的钳形攻势。为了保障战役上兵力优势,邓小平、刘伯承决定把第三、六、七纵队主力集结于定陶西南地区,并从豫北钳制方向调第二纵队至东明东南地区,形成对敌整编第三师兵力的4倍优势。同时决定在定陶城以西、韩集以东地区对敌整编第三师作战。

二、邓小平激将“王疯子”,为定陶战役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陇海战役后,国民党军为了“解决”邓小平、刘伯承的主力部队,相继从郑州、徐州等地,集合十几个整编师共三十余万人的兵力,企图从东西两路方向,对晋冀鲁豫解放区形成合围之势,继而达成消灭解放军的目的。对于国民党军的来势汹汹,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都陷入了高度紧张的状态,毕竟这是一场势力悬殊的较量,在敌我兵力六比一,武器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果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会是功亏一篑。司令员刘伯承认为此战事事关解放战争未来的走向问题,如果不给国民党军队以重击挫其锐气,那么解放军不但会丢失黄河以南的根据地,更为重要的是以后的作战,将在战略全局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政委邓小平对刘伯承司令员的这些见解高度认可,认为毕竟从太行山出来开辟晋冀鲁豫这块根据地也不容易,如果现在把它丢了,那么敌人的气焰只会更嚣张。就这样刘伯承、邓小平下定了和敌人作战的决心。

刘邓首长作战决心是定了,但是部队的情绪如何?能不能克服困难,连续作战?能不能取得战役的胜利?邓小平对此还无十分把握。因此,他在给担任主攻任务的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打电话时,采用激将法,并十分严肃地强调,一定要说实情、讲真话。他在电话中说:“王近山同志,晋冀鲁豫解放区是你们亲手创建起来的,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这一仗关系重大,打得好,我们就在晋冀鲁豫站住了脚,打得不好,那咱们就得背上背包重回太行山去。你好好估量一下,实话告诉我,这大杨湖拿得下来拿不下来。拿得下来,我们就拼着命打。如果拿不下来,我们就立即把部队撤下来。不要贪功好利,放空炮!”

王近山跟随邓小平多年,对邓小平的指挥风格和特点颇为了解。这会儿,他仔细掂量着邓政委刚才那段话的分量,心里完全清楚,这大杨湖的战斗关系着全军的胜败,如果久攻不下,待敌人援军一到,局势不堪设想。不过,他对自己的部队还是有信心的,他也知道邓小平在激将他。所以,他像下赌注似地在电话中回答道:“请政委放心,我保证把大杨湖拿下来。”

1946年9月3日晚11时30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对其发起攻击。战斗打得很激烈。王近山果真没有让邓小平失望,他把最后一点后备力量全拿了上来,敌整编第三师终于支撑不住了。战士们冲进大杨湖,国民党整编第三师全军覆没,歼灭国民党军4个旅共1.7万余人,俘敌整编第三师师长赵锡田。

三、利用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是取得胜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由邓小平、刘伯承等组成野战军指挥部,率第三、六纵队,从1946年7月上旬开始,分别由邯郸、磁县等地挺进晋冀鲁豫区,连同原在晋冀鲁豫区作战之第七纵队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共4万余人(随后又增加第二纵队1万余人),执行豫东方向的作战任务。晋冀鲁豫区奉命于1946年7月下旬组建晋冀鲁豫军区后方战勤总指挥部,直属野战军指挥部领导,负责统筹指挥和协调同野战军作战有关的战争支援工作。遵照晋冀鲁豫区党委的指示,定陶县设立了战勤指挥部,由县长孔百川任指挥长,县委书记海燕任政委。各区、村亦建立了相应机构(重点村镇设立兵站),负责战争动员,组织民兵、民工参战,物资供应,伤员安置等一切战勤工作。

四、适时而准确的掌握战机是定陶战役胜利的另一因素

1946年9月2日晋鲁豫野战军主力已休整4天,全军斗志昂扬,积极求战。这时,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突然改变作战计划,将原来两个师会攻定陶,改为整编第3师攻菏泽,整编47师攻定陶。国民党军作战计划的改变,使整编第3师和整编第47师的间隔距离增加2.5公里左右。与此同时,由徐州出犯之敌新五军、整编第11师等部,被解放军军钳制于单县以东地区,距郑州进攻的敌军主力200余里。郑州国民党军整四十一师被阻于东明西南地区,其右翼距国民党整三师80余里;国民党整五十五师、整六十八师等部被阻于曹县以南地区,其左翼距国民党整四十七师40余里。此时,处于定陶、曹县、菏泽之间解放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共计5万余人,敌我力量之比为1:5,解放军军占绝对优势。

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决心利用徐州、郑州两路敌军的钳形攻势尚未合拢,郑州各路敌军的分散态势,以及解放军军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之机,歼灭国民党整三师和整四十七师。根据国民党情的变化,野战军司令部调整了原在定陶西南地区歼敌的计划,将战场西移至韩集、安陵集之间的大杨湖地区,同时对作战部署亦作了调整。以第二纵队和第六纵队共五个旅为右集团,主力由北向南,一部由西向东攻击,以第三纵队和第七纵队为左集团,首先插入国民党整三师和整四十七师中间,然后主力由南向北攻击国民党整三师,一部向南阻击整四十七师。决定两集团首先各歼敌一个团,然后再歼另一个团,并注意消灭其师、旅首脑机关,打乱其指挥系统。

正如邓小平、刘伯承所料,国民党整三师师长赵锡田,自恃是蒋介石的嫡系,全部日式装备,又恃有远征缅甸的作战经验,骄横异常,紧跟着解放军军身后追来,赵锡田狂妄地叫到“刘伯承已溃不成军了,我不用两个礼拜就可以占领整个晋冀鲁豫,把他赶上太行山去!”他在与刘峙的通话中,竟然不用密语。

骄横到快要发疯了的赵锡田,以3个团兵力进入白茅集后,蒋介石从南京发来嘉奖电,刘峙和蒋军总部副司令范汉杰,兴匆匆的来到定陶西南部的天爷庙和白茅集视察督战。赵锡田受到上峰的夸奖,更是狂妄至极,马上将他的全部人马一齐向北推进。

为了让国民党整三师钻得更深一点,1946年9月3日晨,解放军阻击部队稍加抵抗,即行后退。国民党军误认为解放军不支而溃退,乃大胆前进。当日下午,国民党整三师按解放军计划的路线和时间,钻进了解放军的口袋阵中。其第三旅进至大黄集、周集地区,第二十旅进至阎砦、大小杨湖、方车王地区,师部进至天爷庙。国民党整四十七师被阻于三邱店、常乐集以南地区。当夜23时30分,解放军主力对国民党整三师发起进攻,因国民党第二十旅在进攻中伤亡较大,且两个团的团长均被击毙,故解放军确定两集团把攻击重点首先指向国民党第二十旅,各歼其一个团,然后再进行割歼其师部和第三旅。在攻歼国民党第二十旅时,对国民党整三师师部和第三旅,则以一部兵力佯攻钳制,分散敌人的兵力火力,使其不能很快判明解放军的主攻方向。

歼灭第二十旅的战斗,极其艰苦与紧张。3、4两日,国民党在飞机坦克配合下顽强抵抗,解放军仅歼敌约3个营。国民党整三师发现已处于解放军北、东、南三面包围中,急呼求援。4日,刘峙急令国民党整四十七师向解放军第三纵队左侧阵地猛攻,一部迂回进占桃源集,企图由南面向整三师靠拢。5日,该敌主力又向西南迂回桃源集及其以南地区,企图从西南面向整三师增援,均遭到解放军第三纵队的英勇阻击。与此同时,国民党整四十一师和整五十五师、整六十八师等部,亦分别由东明、曹县地区向整三师增援。为了尽快彻底消灭国民党整三师,刘邓首长于9月5日亲临定陶区张湾镇沙山寺村第六纵队司令部,召开各纵队首长参加的紧急会议,提出要克服一切困难,坚决、迅速地消灭国民党整三师,再次强调了战术上集中兵力的问题,并适时调整了兵力部署和攻击方向。当夜,解放军发动全线猛攻。以第六纵队全力攻歼大杨湖国民党第二十旅第五十九团,以第二纵队一个旅包围周集、大黄集国民党第三旅,并钳制小杨湖之国民党军,配合第六纵队作战;一个旅迂回到国民党军左侧后,断国民党军后方交通运输,并防国民党军向西南突围。以第三、第七纵队主力攻歼倪砦国民党军第二十旅旅部及其据守方车王的部队,然后攻击国民党军师部阵地天爷庙。刘邓首长亲临第六纵队前线指挥部指挥,给参战指战员以极大鼓舞。全体指战员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前仆后继,英勇奋战,战斗的紧张关头,连卫生员、炊事员、饲养员等都拿起武器投入了战斗。9月6日晨,解放军第六纵队全歼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团。同时,第三、第六、第七纵队也胜利地完成了歼灭国民党军一部的任务,并进逼天爷庙国民党军师部阵地。至此,国民党军第二十旅被全歼,第三旅遭重创,敌人陷于混乱动摇之中,打开了整个战局的局面。9月6日午前,国民党军整三师师长赵锡田率师部及第三旅残部向南突围,企图向整四十七师靠拢。但解放军早有准备,乘国民党军脱离工事混乱退却的时机,全线出击,将突围之敌全歼于运动中。

在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整三师的过程中,国民党军整四十七师在刘峙的严令下,多次想与整三师靠拢。但在解放军的有力阻击下始终被阻隔于桃源集、纸坊地区。整四十一师和整五十五师、整六十八师等国民党军的增援,在解放军分遣部队的钳制下,各敌皆畏被歼而行动缓慢。当国民党军整三师全军覆没时,上述各国民党军即迅速向考城、兰封方向撤退。解放军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战机,9月7日,以主力向国民党军整四十七师(该国民党军指挥其第一二七旅与整四十一师之第一二二旅)侧背实施猛烈卷击,经一天激战,该国民党军在溃退中被解放军全歼。与此同时,解放军又以一部兵力,对整四十一师、整五十五师、整六十八师等国民党军展开追击,歼国民党军约一个团,并乘胜收复东明县城。郑州各路残敌在解放军追击下,于9月8日上午退至考城及兰封等陇海沿线据点。郑州敌军的进攻遂被粉碎。徐州出犯敌军被阻于成武地区。至此,定陶战役胜利结束。

定陶战役历时5天,共歼国民党军4个旅17000余人,其中毙伤国民党军军第二十旅旅长谭乃达以下5000余人,生俘国民党军整三师中将师长赵锡田以下12000余人,缴获坦克6辆,大小炮200余门,轻重机枪210余挺,长短枪4300余支,汽车14辆,电台15部,其它军用品甚多。此战还迫使郑州绥署主任刘峙及其参谋长赵义正被撤职。

战役中,中共定陶县委书记海燕、县长孔百川率全县各级党政干部和地方武装与民兵,奔赴第一线抢救伤员,往返运送粮食、物资,看管和押送俘虏,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定陶战役是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内线打的第一仗,它打破了敌人钳形攻势的西路钳头,粉碎了蒋介石合击刘邓大军的计划,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嚣张气焰,增强了解放区党政军民战胜国民党军的胜利信心,并且为解放军以后在冀鲁豫战场取得一系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6年9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在题为《蒋军必败》的社论中指出:定陶战役,“这是继中原我军突围胜利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

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对定陶战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当毛泽东主席接到刘伯承、邓小平关于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师的电报后,1946年9月7日13时回电说:“6日23时电悉,甚慰。庆祝你们歼灭第三师的大胜利,望传令全军嘉奖。”毛泽东主席在收到刘伯承、邓小平《关于定陶战役作战经过的报告》后,于9月13日将定陶战役作战经过和经验电告了贺龙、陈毅、聂荣臻等高级将领,指出:“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必须集中优于敌人五倍或四倍至少三倍的兵力,首先歼灭一至两个团,振起我军士气,引起敌人恐慌,得手后再歼敌第二部、第三部,各个击破之。切不可贪多务得,分散兵力。”定陶战役是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理论在解放战争初期的一次成功的实践,中共中央军委在1946年9月16日向全军下达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中将定陶战役列为一个范例。

作者:中共定陶区委党史研究中心   陈启军

 

资料来源:①《中共定陶地方是》(第一卷)

②《刘邓大军七战鲁西南》(资料选)

③《定陶战役》—解放战争初期的范例

④《邓小平激将“王疯子”打定陶》

关键词: 菏泽市
最新TAG
友情链接